版权及著作权声明

    本网站(www.noahkid.cn)上为版权及原创著作权所有人的文件,在此并未作任何授权。
    本网站上的文件仅限于为信息和非商业或个人之使目的使用,并且不得在任何网络计算机上复制或公布,也不得在任何媒体上传播。未经版权人许可,任何人不得擅自(包括但不限于:以非法的方式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)使用,否则版权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

版权人拥有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之权利,事前将不会另行通知。
版权人不保证或声明本网站展示的资料是否正确、全面或是最新数据。
本网站内的所有图片(包括但不限于插图、产品图等)、文字描述等,仅作为参考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不构成任何建议,非公司的任何承诺或要约。
本网站内的非原创作品,仅为知识分享,非用于营利目的。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。

隔代教养下幼儿的成长

2019.06.13

摘要: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迅速发展,隔代教养越来越普遍,尤其在我国隔代教养的比例越来越大,研究表明孩子越小越是接受隔代教养的比利九越大,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、文献法、观察法的研究方法,挑选出隔代教养的典型案例,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,研究儿童接受隔代教养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和它的弊端,分析得出隔代教养带来的弊端方面的原因,并且提出更加完善的策略及改进措施,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年轻父母承担起教育幼儿的主要责任,改进祖辈教养幼儿的方法,改善幼儿因为隔代教养带来的弊端,诸如因为隔代教养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、自理能力较差等弊端,发挥隔代教养的有利之处,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,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。


关键词:隔代教养;幼儿;对策建议



目录

摘要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

第一章  绪论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

一、选题背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

二、核心概念的定义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

(一)教养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

(二)隔代教养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4

三、文献综述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4

(一)形成隔代教养问题的原因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4

(二)隔代教养利弊的研究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5

(三)隔代教养对策的研究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6

第二章  隔代教育的研究方式和被试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6  

一、国内外教育研究方式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6

二、0-3岁儿童隔代教养的现状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

第三章  隔代教养指导策略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
一、祖辈们不要溺爱孩子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
二、年轻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幼儿的主要责任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
三、祖辈们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

四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祖辈要和父母统一思想......................8

五、幼儿园方面要家园共育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9

参考文献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9








第一章  绪论

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,隔代教养已然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热门问题之一。由于很多年前父母忙于工作,因而把孩子完全交给祖辈照顾和教育,有关于隔代教养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在我国正在接受隔代教养的孩子,已经将近一半的比例,而且,很多接受隔代教养的孩子年龄都偏小,作为学前教育的工作者,我们除了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育以外,在孩子的成长方面,我们同时也要兼顾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。只有孩子的身心同时发展,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社会接班人。在中国,隔代教养现象增多,这种现象更加突出,因而,我们也逐渐的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幼儿,在隔代教养下,他们的不足逐渐显示出来,但是,我们并不能因此一概而论,我们同时也不可忽视隔代教养的趋势方面,因而,我们要改善隔代教养的弊端,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,改进后的隔代教养方式,与其优势结合起来,不但能够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,同时也能让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。


一、选题背景

 随着我国当前经济迅速发展,隔代教养的已然成为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。隔代教养的概念就是指,幼儿不是直接有自己的父母抚养和教育,而是由祖辈来教育和照顾的这种现象,根据调查,世界上存在隔代教养的比例中,中国是隔代教养比例最大的国家。我们都知道,国外的教育理念,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适应这种独立的生活,当他们18岁成年,他们大都已经完全独立。这就是国外为什么很少存在隔代教养的原因。在调查中还发现,我国的隔代教养更多的是集中在城镇地区,一半隔代教养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偏小。目前看来,我国隔代教养的趋势,会逐渐增加。三到六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,如果幼儿在六岁之前,没有和父母家里亲密的亲子感情,那么,这将为幼儿未来心理的发展,埋下健康隐患。因此,隔代教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,到不容缓的问题。

二、核心概念的定义

(一)教养

 主要是指道德修养状况,在行为方式中的体现,是家庭、社会、学校对个人的修养进行教育和影响的结果,特别是指个人从小在家庭中形成的行为道德水准。一般的文化和道德的修养就是教养。

(二)隔代教养

 是指一些年轻的父母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、或者因为离婚等其他家庭原因,子女的教育和他们生活方面的照顾的责任,完全的交由祖辈承担,因而这些祖辈们也自觉的承担起,照顾和教育第三代的责任,这种由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和生活照顾,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教养。从世界上存在隔代教养的比例看来,我国就是存在隔代教养比例最大的国家,很多年前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完全交给祖辈们照顾。在国外,孩子们很小就被父母锻炼开始自己独立生活,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养。


三、文献综述

 关于隔代教养问题的研究,己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过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,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,前人对隔代教养的研究很多,同时获得很多的研究成果。有关于隔代教养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,一是对形成隔代教养问题的原因,二是对隔代教养问题利弊的探析,三是对隔代教养对策的研究。

(一)形成隔代教养问题的原因

 在形成隔代教养问题的原因方面,江川认为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,造成了隔代教养的普遍出现:首先,传统的文化观念, 对中国的影响颇深,祖辈家长们普遍认为,隔代抚养是传宗接代的责任,因此他们形成了一种观念,那就地将自己的一生部花费在于女的身上,他们固守这样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,并且将照顾孙辈的责任,更是完全的揽到自己身上,因此作为他们晚年的必要“任务”;其次,我国正在处于社会转型期,社会竞争力也日益激烈,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, 年轻的父母们为了谋得发展,将重心转移到工作中,大多数时间用于工作,忽视了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。相反,祖辈到了晚年,他们的生活相对安静,年轻父母们有着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。祖辈们赋闲在家,也乐于代劳照顾孩子的责任。 因此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,隔代教养便逐渐发展。

 Anltranan Bee 在他的研究中指出,在隔代教养的形成方面,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,包括作为父辈们离开家去打工、无力承担起教养幼儿的经济能力等,而这些原因造成了祖辈家长们,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况下,承担起隔代教养的主要责任:隔代教养的成因还包括,父母去世、离婚、入狱、吸毒、酗酒、家庭侵犯、家庭性暴力、非婚生子、儿童虐待、艾滋病以及幼儿父母的贫穷和精神疾病等因素。国外一项最新的调查发现,这项调查起伦敦大学发起的,他们发现将孩子送到托儿所,比起隔代教养更好,因为他们更能适应集体生活。调查者选择的是在2000年至 2001年出生的孩子,研究者分别比较了,在婴幼儿时期,孩子们上托儿所和那些不上托儿所,而选择隔代教养的孩子,研究者分别比较了这两种情况对这些孩子所带来的影响。经过他们的调查发现,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较突出的孩子,大多数接受了隔代教养的幼儿,但这些孩子也同时缺乏其他教育,比如和社会交流的能力,他们自理能力的发展也相对较弱。但同样是3岁的幼儿,那些从小就被送到托儿所的幼儿,对比那些隔代教养下的幼儿, 他们具有更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环境的能力,也更加懂得在社会环境中,如何与其他孩子交流相处。

(二)隔代教养利弊的研究

 隔代教养现象越来越普遍,尤其是在我国比重逐渐增长。然而隔代教养并不只是带来了弊端,它也有其有利之处。随着隔代教养的比例越来越多,隔代教养所暴露出来的问题,也是越加的清晰,很多接受隔代教养的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,性格任性,且自理能力较差,这些都是隔代教养给幼儿所带来的弊端。然而,隔代教养也并非一无是处,在调查中不难发现,隔代教养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,比如父母在外打工的儿童,隔代教养下的他们却是格外的懂事。因此,不能以偏概全,认为隔代教养完全只有弊端,而没有优势。

 在隔代教养的利弊方面,黄海波教授通过研究,详细分析了隔代教育中祖辈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,认为其一:隔代教养有利于填补老人们孤单的生活。80后的年轻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,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分配在工作上,没有时间陪伴老人,这些老人的晚年也显得空虚,没有子女的陪伴,而他们的孩子正好弥补了年轻父母无法陪伴老人的空缺,给予老人心理上一定的慰藉。其二:隔代教养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。很显然祖辈们相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,有着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,由祖辈照看孩子,祖辈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好的传授给孩子,让孩子少走弯路。有效的为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,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作用。其三,祖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和教育孩子,因此他们不仅能够给提供更多的照顾。而且能够给予孩子教育方面的指导。相对于忙碌的年轻父母来说,祖辈们有着更加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,加之,祖辈们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,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,而孩子们也愿意与他们诉说。在隔代抚养的弊端方面,常丽认为其一:祖辈们对孩子的爱往往把握不了度,而产生溺爱。所谓隔代亲,就是指祖辈们相对于孙辈更加宠爱,会毫无原则的宠爱和包容孙辈,而这种宠爱和包容很容易发展成溺爱孩子。祖辈们对于幼儿的要求,大多会毫无原则的答应,过度的宠爱孩子,只会对孩子不利。其二:祖辈们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,他们的教育观念仅仅停留在以自己的经验为主,用这种相对而言比较旧的观念对称辈进行教养,不利于培养幼儿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。祖辈们往往不能与时俱进,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,祖辈和孙辈的年龄差距较大,不容易了解孩子的心理,依然用自己的旧观念去引导和教育孩子,这极大的阻碍了孩子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。其三:隔代教养很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。把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教养,因此幼儿更加依赖祖辈,不管遇到问题还是分享喜悦,孩子们都是第一时间想到祖辈。在家庭教育中,祖辈与父辈产生分歧,再加上祖辈的护短,更容易造成亲子间的隔阂,父母们很少花时间与幼儿在一起,因此没能与孩子建立深厚的亲子感情。

(三) 隔代教养对策的研究

 关于对隔代教养对策的研究方面,张琦妍、李丹认为,虽然隔代教养尤其比例之处,但楚我们不能因此就对隔代教养全盘否定,更何况,有些亲自教育也并不是完全的成功,会因为父母的个人状况,而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同的效果,而我国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的压力,祖辈们承担教育的责任也是情有可原。因此,她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,其一:年轻父母要承担起教养孩子的主要责任,亲子关系对幼儿的成长及其重要,隔代教养并不能完全取代亲子教育。其二: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祖辈要和父母统一思想,祖辈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能一味的迁就,要和父母达成一致。其三:祖辈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,保守旧观念教育孩子,不利于幼儿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。其四:祖辈们不要溺爱孩子,祖辈对孩子的爱要适度,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全盘答应。其五:要家园共育,积极发挥幼儿园的力量,对隔代教养下孩子出现的问题,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改正。



第二章隔代教育的研究方式和被试

一、国内外教育研究方式

 在隔代教养的研究方式上,国外主要采用祖父母的自我报告法、对祖父母的电话访问、半结构化的访谈和深度访谈以及对联邦政府的有关数据进行的分析,很少有对这些祖辈家长的生活及其教养孙子女的现状进行直接观察,记录分析这些教养对孙子女发展的影响。这种研究方式用得很少,可能与西方的文化背景有关(在西方,家庭生活被看作私人领地而不希望被外人涉入)。

国内隔代教养的研究以描述为主,偶尔有问卷调查,缺乏方式综合。对农村“留守儿童”的“隔代监护”的研究颇多,其研究方式多样,如调查法、访谈法和座谈法等,但被试基本上是学龄儿童及祖辈家长。

从被试的选取上,国内外隔代教养的研究基本以3岁以上儿童及其祖辈家长为主。研究内容上,国内重视隔代教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,而国外的研究则侧重于隔代教养对祖辈家长的身心影响,而很少关注这种教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。

二、0-3岁儿童隔代教养的现状

最近二十年间,在美国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参与孙辈的生活和教育:

1、与孙辈生活在一起;

2、合法监护照顾孙辈:

3、常规地照看孙辈。

 据估计,在美国5%-10%的18岁以下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。调查表明:10.9%的祖辈抚养孙辈至少六个月以上。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,祖辈对孙辈的教养在国外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,并成为研究的热点。

 在国内,0-3岁儿童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占据重要地位。《新闻周刊》2004年报道,一项关于“隔代教育”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: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长大的。上海市对0-3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,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%,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84.6%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,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很多家庭的教育特色。中国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的国家,起隔代教育比例之高,当居世界前列。

 随着隔代教育诸多问题的暴露,提高0-3岁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工作正在进行。

 虽然探索形式不同,但基本上都是以社区为依托,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,来提高祖辈家长的教育能力。探索的形式之一是创办隔代家长学校,如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1998年创立了“隔代家长学校”,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,但这类隔代家长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;形式之二是幼儿园深入社区,送教上门。其中上海市嘉定区新成幼儿园的课题研究---以“社区亲子指导角”为载体的祖辈家长指导模式,较为系统详尽,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的借鉴;上海市实践幼儿园的上门指导家庭早教服务,为家庭提供保健护理、营养、早期教育等方面知识,很受欢迎。

   0-3岁儿童隔代教养是家庭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,但国内的专门研究还很少,虽然李洪曾对祖辈最主要教养人的主要特点从三个方式进行了研究,但其研究被试中0-3岁儿童的祖辈家长所占比例极小,其研究结果对0-3岁儿童的祖辈家庭缺乏代表性。2003年出台的《上海市0-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》(试行)提出,家园共育,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、亲子阅读等活动,也是针对“为不同月龄孩子的父母提供早期教育服务”,专门针对祖辈家长的研究和指导还不多见。总体来说,随着全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,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日益受到关注。


第三章  隔代教养指导策略

一、祖辈们不要溺爱孩子

 祖辈不要全盘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。鼓励孩子建立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情感。祖辈们往往对于孙辈们过于迁就,对于幼儿的要求全盘答应,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己想要的祖辈们都会满足的误区,一旦他们提出的条件祖辈们无法满足,他们便会开始无理取闹。因此,祖辈对孩子的爱适度,不要过度的给予他们物质上的需求

二、年轻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幼儿的主要责任

 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,不要把教养孩子的责任完全的交给祖辈们。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别人无法代替的,祖辈的再多疼爱也无法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。因此,年轻父母应当端正自己的态度,不要将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,工作与孩子的成长相比,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因此,关爱自己的孩子,给幼儿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。

三、祖辈们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

祖辈们的思想认识比较传统,他们还停留在自己那个时代对孩子的教育,因此,祖辈们应该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,尽量用适当现在幼儿的教育方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。社会在不断成长,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,祖辈应该学习教育孩子的新方式,保守旧观念教育孩子,不利于幼儿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。我们培养的孩子,应该不只是有更高水平的智力发展,更应该有与社会交流沟通的能力。

四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祖辈要和父母统一思想

 祖辈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过于迁就,父辈和祖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如果产生分歧,要和父母统一思想,让幼儿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。隔代教养下的幼儿,性格往往出现任性等缺点,父母在发现幼儿的缺点时,应该对孩子进行指导,祖辈应和父母统一观念,及时改正孩子的缺点,如果祖辈不管对错,都只站在孩子的立场上,袒护他们,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而无一利,对于亲子感情的培养也极为不利。

五、幼儿园方面要家园共育

 老师应该将孩子的一日活动告诉家长,以便于家长进一步的了解孩子,对于孩子表现好的地方,老师应该进行表扬,家长在家庭教育中,对于老师夸奖幼儿的行为,也应该及时进行表扬,增强他们好的行为的继续发展,并及时告诉家长孩子的不足,比如隔代教养下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,与小朋友抢玩具的行为等等,这些不好的行为,家长应该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改正。

主要参考文献

1.刘金花.儿童发展心理学 [M] .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. 1996.

2.王振宇,葛云 儿童社会化与教育 [M] . 人民教育出版社, 1992: 135.

3.杨汉麟,周采 外国幼儿教育史 [M] . 广西教育出版社, 1993: 193.

4.彭立荣著. 家庭教育学 [M]. 南京: 江苏教育出版社, 1993.150-160.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江阴徐霞客星光幼儿园  朱亚敏